2008年1月10日 星期四

Week 17: Score

1. 學生為自己設定的評分標準
 a. 每次上課都要準時到, 在老師上課前到, 出席, 出席率, 出缺席率
  出席率: 出席率的高低可能代表學生自我認真的程度

 b. 作業是否有完成, 作業是否有交

 c. 課本上的範例有沒有操作過, 程式範例是否有練習過以及思考

 d. BLOG是否有寫

 e. 上課專心程度
  專注率: 這是瞞主觀的。老師決定學生是否專心於課堂上, 而不是都在睡覺之類的.
  上課是否專心(客觀)

 f. 是否跟上進度, 是否跟上每週閱讀進度, 每周是否有完成閱讀範圍,
  是否有跟上進度,是否有按時交作業

 g. 有問題的地方是否獲得解答, 遇到的問題是否都有完全解決

 h. 是否學到東西, 每周上課吸收度

 i. 對於每週的閱讀啟發, 對於閱讀的內容是否深入了解

 j. 與老師互動的關係
  互動率 :互相學習的態度,可以將學生和老師的距離拉近,使的學生更知道老師要教什麼.
  而學生也可以知道老師要傳達的是什麼.
  老師也可以知道學生需要的是什麼.

 k. 對這門課的付出

 l. 發言率 :發言率可以讓學生學習如何說話.更可以讓學生自己更有說話的膽子

 m. 課外主動度 (EX.台北數位藝術..完成程式碼..)
  有無涉獵戶外教學(EX:數位展覽)
  是否有再瀏覽課外書籍
 
 
 
2. 學生為老師設定的評分標準

 a. 教學內容充實, 教材適當與否, 教材準備是否充分

 b. 讓學生學到很多東西, 授課內容是否讓學生容易理解
  教授的話能讓學生聽得懂
  能讓學生學習到東西

 c. 有課程外的補充

 d. 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能讓課堂的內容和現實做結合, 有實際的例子可以引發學生更多的興趣。
  能夠讓學生引發對課程的興趣
  使同學提高學習興趣的能力
  課堂引人入勝程度

 e. 與學生間的互動,可嘗試與每位學生都產生互動
  師生互動程度

 f. 進度可以彈性調整,以學生吸收的為準
  上課進度是否能讓學生吸收
  以學生能吸收的為準, 不應該一直教, 對於學生而言是事倍功半。
  教學進度應該只是參考, 應該更彈性的調整進度。
  上課進度的掌控

 g. 可以提供與課程有關的課外資訊,讓學生獲得課本以外的知識
  會講一些課外的知識,不管新或舊

 h. 更彈性的評分標準。
  每個人天生都有適合與不適合的工作, 應該多多分組讓擅長的人做擅長的事。
  例如: 1. 蒐集資料很強. 2. 文書整理很厲害 3. 邏輯理念很強 ... 之類的.
  可以用聊天訪談的方式來評分

 i. 講解內容是否有切入重點

 j. 看展覽的資訊可多點, 加分多點

 k. 可以解答學生問題, 問題討論的掌控
  傳道授業解惑程度

 l. 作業與考試的配置

 m. 是否能引導學生思考, 教授內容對學生的啟發性
  常說一些讓人引發更多思考能力

 n. 作業和考試和上課不會讓學生有被當掉的壓力

 o. 講課的認真度, 課認真

 p. 可以讓同學真正學習的作業模式

 q.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